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在京圆满落幕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网11月23日讯 11月21日—22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在北京世纪华天大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阅读改

中国网11月23日讯 11月21日—22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在北京世纪华天大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阅读改变教育”为主题,以期在宏阔的视野中寻找阅读与人文、阅读与生活的共振,探索科学、有深度的阅读教育。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教授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一线优秀语文教师共5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共话语文教育,超过50万人次在线上观摩了论坛活动。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汪峰教授主持。

本届论坛特邀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创始人、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温教授上台后却“别开生面”,说自己今天不准备长篇大论,而是要针对会前收集的语文教师提出的二三十个问题一一作答。这些问题涉及识字写字、群文阅读、习作训练、诗词教学、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情境创设等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温教授在问题的解答中透出对“教育回归常识、教育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的呼吁,他反复强调“要讲规律,不要加码;小学、初中不是要造天才,基础教育对准的是普通国民,冒出来的尖子是少数”;“老师要稳住,不要慌,不要搞提前量,按教学梯度来”。对于低年级识字写字,他说“多认少些,尽快进入阅读”;对于阅读,他说“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不要处处指向写作,不要总和考试挂钩”;对于人文主题的落实,他说“减少教化,以情感熏陶,润物无声;老师的课堂语言要真切自然,你拿腔拿调学生听了就烦”; 对于学古诗词,他说“读得滚瓜烂熟,当堂成诵,老师不要逐字逐句解释,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想象的敌人,孩子的想象是天然的、童真的。”温教授对问题循循善诱,看似平实自然,但处处透出他对教育问题的洞见和一位大学者的定与慧。

继温教授的问题解答,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教授作了《中小学生如何学语文》的报告,系统探讨了“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教中小学生学语文”。语文决定着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承载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承载着文学、文化、思想的涵养。上好语文课、多读课外书、听说读写并重、社会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的四条重要途径,中小学生要养成享受阅读、善于思考、表达交流、自主学习、随时阅读的习惯。顾教授讲述的看似普通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课堂上最有效的方法,他大量引用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名作名句,让在座的教师听众领悟到“教育是一场回归,而不是出走。”

除了有名家大咖的报告,论坛还邀请了多个省市不同教育角色做分享: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院长李庆华带领潍坊教研室“以阅读撬动区域教育生态改善”,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做出了斐然的成绩;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王永彪校长建设了一座真正的书香校园,他从不担心书丢了,他说“丢了的书说明是学生喜欢的书”。还有,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初中教研室主任刘颖异老师对古老童话叙事结构的深度解读,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对课堂上学生不同见解的珍视,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李永强老师与孩子学在一起、乐在一起,“将心灵牧养在天地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学生姚张卓玥对自己读书经历细腻温情的回忆,以开放、多元的视角阐释了阅读的力量与魅力。

不仅要关注现在,还要展望未来。本次论坛还邀请到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先生作了主题为《成长型职业3+3》的发言,通过探讨现今及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期给予现在的教育者以启发。李希贵校长认为未来需要成长型的人才,他给出了成长需要的3种思维方式和3个成长助推工具。人不能成长往往是因为混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只有立足于改变自己的人才能最终改变世界,“内归因”是促进一个人不断改变自己的最重要通道;人也常常面临“既要+也要”的选择难题,这时候学会寻求识别对方的要求与目的,进而寻求共同利益;跨界交友、对照反思、改写简历都是自我成长的好“工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蒋承副教授,发布了《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他简要介绍了蓝皮书的背景、意义以及主要内容,指出蓝皮书既是学术研究,也是社会贡献。该语文教育蓝皮书对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对中国基础学科研究的有效补充。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教授介绍,北京大学建设了“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基地研究呈现出“双高共育、双基共通、双学共进”的特色;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语文教育研究所开展了系列工作,包括主办语文教育论坛、编写语文教材、组织高校师生进中学、先修课程教师培训等。他希望本届论坛能够深入展开探讨,激发思维火花,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zonghexinwen/2021/0210/562.html



上一篇:“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点出当下和未来语文教
下一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直面:高中语文教学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