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里所说的语文阅读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

这里所说的语文阅读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会怎样”或“是怎样”解读的,而是自己应该怎么去“教”,这必然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却没有成效。 一、激发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探究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00万字以上。而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 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蒲松龄的《狼》这一课,传统教法是先让学生把字词解释搞懂,句子会译成现代文,文章结构要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一堂语文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但如要让学生激发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我将《狼》这一课安排学生通过小品演出把故事情节演绎出来,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同时又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语文。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又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又如,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做有效的练习,激发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的兴趣。采用延伸探究式,就是选择课文中的生发点,设置得当的作业,理解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背影》,我是这样总结的:“本文主要回忆了车站买橘时父亲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文中抓住买橘这一细节进行了细致描绘,“背影”就显得尤为传神、感人。这样以小见大,升华感情,突出中心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注重自主体验阅读的快乐 “中学自主性阅读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中很频繁出现的热点问题,也比较复杂。本文结合了自己十多年教学实际,从自主性学习渊源、理论、现状以及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原则、特征、方法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期望给我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地操练,于是教师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往往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这样做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朗读。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准备课上交流,上课是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检查:“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一是哥俩在草地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我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要求体现兄弟二人的心里、神态,设计相关的动作并加进相关的对话,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再回到文本仔细阅读,学生学文的兴趣是空前的,效果是极佳的。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语言文字之美 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话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不管读哪类文章,都要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去找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即使只有一句也算有收效。同时学会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自己身边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事物,积极地去认识它们并抓住它们(因为“美是一项最难以捉摸的特质,它是那样的微妙,以致看起来好像是在快要抓住它的那一刹那间又给它逃跑了。”),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丰富的审美享受。语文教学就是体会、领悟语言美。作品中美的语言能让人精神愉悦。比如同是写“莲”,就有南朝乐府民歌中歌唱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乡情爱情;周敦颐咏叹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朱自清描绘的似“亭亭的舞女的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优美……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壮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等等;大量美文所蕴蓄的审美信息,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1/0207/554.html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
下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打断”现象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