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学语文课堂“打断”现象探析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新课改的深入,如何应对课堂上日益增多的“打断”现象成了教师的新困惑和担心。为此,笔者通过分析收集的录音语料,对“素教”理念下新课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新课改的深入,如何应对课堂上日益增多的“打断”现象成了教师的新困惑和担心。为此,笔者通过分析收集的录音语料,对“素教”理念下新课改背景中的中学语文课堂打断现象进行探索,以期找出打断规律,总结打断原因,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应对建议和措施。 基于本文研究目的,我们采取了学者侯会丽对“课堂打断”的定义即课堂打断是指课堂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中的任何一方为自己获取话语机会,以有声语言介入并中断他人话语,提前结束他人话轮的现象。[1]119-124本文的语料是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中学部7年级的语文课堂录音,教师都为女性,内容均为语文综合课,时长为8个课时。下面从类型角度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语料的转写和分类统计,我们发现教师打断学生(T▼S)可以分为催促诱导型打断、催促鼓励型打断、释义说明型打断、补充信息型打断、修正型打断、重新聚焦型打断、突出强调型打断、教学教法型、打断管理型打断等九类打断现象;学生打断教师(S▼T)可以分为自信型争抢打断、胡闹型争抢打断、纠正型打断、异议型打断、帮助型打断、辩解型打断、发问型打断等七类打断现象。 (一)T▼S类型 1.催促诱导型打断。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为了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进度,打断学生回答引向针对问题的核心要点。 生:(这个小姑娘因为休克流了很多血),就是(……)。 师:那你从这半句话中什么地方更能感受到(……)。 2.催促鼓励型打断。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得到自信,打断学生胆怯型回答而鼓励其继续思考回答。 生:然后(:)(:)(:) 师:还有什么呢?(继续说,没事儿)。 3.释义说明型打断。针对学生回答中表述不清的情况。 生:就是,我觉得“冠”字那个“元”,就是那个“元”要包住那个“寸”,啊,啊(……)。 师:哦,你是说这个“竖弯钩”要包住这个“寸”,是吧。 4.补充信息型打断。针对学生回答中表述不完整的情况。例如: 生:(……)虽然看着他不甘落后,然后就是很勇敢地去(……)。 师:他没有想过他的实力怎么样,是吧,有点自负。 5.修正(纠正)型打断。针对学生回答中知识类错误情况。 生:(关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xuě) 师:献血(xiě) 6.重新聚焦型打断。针对学生回答已经偏离了提问情况。 生:(……)。 师:你打住,你打住,你好像走题了(……)好,你坐下,我们一起看(哥?白尼……)。 7.突出强调型打断。针对学生的回答中与问题密切核心相关的部分。 生:在课文的资料袋里(……)。 师:哦,在语文书资料袋的注释上。 8.教学教法型打断。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规范情况。 生:他又摇了摇头。 师:恩,注意完整的句子。 生: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9.管理型打断。维护课堂纪律情况。 生:“绕”字呢,绕(……)。 师:张汉明坐下! (二)S▼T类型 1.自信型打断。对教师的提问了然于胸,积极思考想要回答问题。例如: 师:(这里面的哪个景物可以御用镜子的比喻啊?) 生:可以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里的排比句。 2.胡闹型打断。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任凭自己的意思胡乱说。 师:这个叫什么呀? 生:老师这个一掉下来就会砸死人的。 3.纠正型打断。对教师发出的错误指令或者讲授的内容有误打断。 师:请你拿出1号本。 生:是2号本。 4.异议型打断。不同意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不同的意见和思考。 师:恩,刚同学也说了乡下的生活是很美好的,那里有很多东西(……)。 生:乡下的生活很落后。 5.助他型打断。帮助同学的回答进行解释说明。 师:我们看清楚一点,是lā还是lǎ? 生:他是说的lǎ。 6.自辩型打断。对自己在上一轮的言语行为进行辩解说明。 师:我感觉你是扯着嗓子(在读生词)。 生:我的声音就是这样的。 7.发问型打断。对自己不懂的地方直接式打断。 师:冰凌子就是我小时在家里屋檐下面看到的(……)。 生:冰凌子是什么? 中学语文课堂打断的语音语料数据统计如表1、表2。 表1 T▼S类型中学部统计表(单位:次)中学部比例催促诱导型打断1223%催促鼓励型打断35%释义说明型打断510%补充信息型打断611%修正(纠正)型打断24%重新聚焦型打断24%突出强调型打断35%教学教法型打断1019%管理型打断1019%合计% 在表1中我们看到教师打断学生类型中,各种打断类型的比例分布极不平衡,其中比例高居前三位是催促诱导型打断>教学教法型打断=管理型打断,比例较低的后三位是修正(纠正)型打断=重新聚焦型打断<突出强调型打断=催促鼓励型打断。教学教法类打断和催促诱导类打断出现在中学部前三名打断现象中,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重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积极发散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符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而其中突出的管理型打断则表明随着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扩大及视野的开阔,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极强的分享心理,使得初中生往往容做出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打断。教师不得不对学生“滔滔不绝”的分享进行打断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表2 S▼T类型中学部统计表中学部合计比例自信型打断男/女31/%胡闹型打断男/女9/%纠正型打断男/女1/124%异议型打断男/女0/000%助他型打断男/女0/000%自辩型打断男/女0/000%发问型打断男/女1/012%合计52% 表2中我们看到,学生对老师的打断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自信型打断、胡闹型打断和纠正型打断是比较集中的三类打断现象;第二:在各种打断类型上,男生的频次都要高于女生。自信型打断排名第一并不出乎我们意外,这表明我国目前“素教”的理念已始有成效,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和“教师-单主体”的教学活动正在向现代的“探究型”教育模式和“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活动过度,而且发展良好。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也就敢于对教师的错误作出纠正,当然在我们的语料中这些被纠正的“错语”大多数都是教学指令上的,极少是知识性的。而胡闹型打断除了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可能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堂是否有趣有关。同时,男同学好动,女同学则偏文静,在打断频率上男生自然远远高于女生。 教学课堂活动中的“打断”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好这把“尚方宝剑”,扬长避短,帮助新教师更好更顺利地适应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师掌控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优化教学课堂并提高教学有效性。针对前文分析我们试着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供参考学习: 首先,教师应当正确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打断”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弱其消极影响。学生的课堂打断是其专心听课的表现,是其思维创新的途径,也是课堂教学机智的挑战。[2]60-62教师在心理不要惧怕甚至恐惧过于活跃的课堂“打断”现象。 第二,教师应该在正确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打断”现象的基础上,操练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掌控课堂活动的能力。延迟评价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空间,耐心倾听发展学生个性,真心喝彩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等。[3]94并通过对课堂“打断”类型角度的学习,及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分辨打断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不断在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处理课堂“打断”言语行为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当注意教学语言,尤其是提问语言的明确性和指向行,以及问题本身的难易度和趣味性。[4]74-75在我们转写语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个老师因为提问的不明确性,被提问的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其他的同学又叽叽呱呱乱说一通,导致课堂混乱,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师生互相打断的情况。因此,教学语言随意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也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学生胡乱型打断及教师的管理类打断。 最后,教师要合理警示,赏罚并重。积极合作性“打断”要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胡闹争抢型打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教育批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惩罚”的作用不仅对自己和别人起到警示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使课堂从?“散乱的活跃”走向“有序的开放”[2]。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1/0207/555.html



上一篇: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