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加强课程对接打造教育共同体怀化学院文艺学与(2)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文学概论》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实习中的作为 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前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地方高校的

二、《文学概论》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实习中的作为

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前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历来被认为只与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文学概论》等理论课程在此方面很难有作为。然而,通过《文学概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发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与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培养之间的鸿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渊深。那么,如何认识《文学概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遭遇到全球化的剧烈挑战和机遇;我们过去几千年所形成的文化(文学) 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遭遇冲击。例如,在文学功能的认识上,我们不但在原有的认识、教育、审美功能基础上,加进了娱乐功能,而且对审美娱乐功能的地位比以前强调更甚;受西方接受美学的影响,我们强调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读者在文学阅读欣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的意义等等。我们把当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文学活动的全新理解,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实习过程中,就会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一些适度改变。以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在讲解某篇课文时,多以“作者为中心”进行文本解读,对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式学习的欲望激发,帮助不是很大。当我们尝试着把课文的“读者”—学生—放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去认识时,一种新的“学生主体”由此而产生。那么这种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中的“学生主体”与以前的“学生主体”有什么不同呢?以前虽提倡“学生主体”,但仍然是在教师知识灌输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教改的措施尽管旨在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充其量只是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的一种鼓吹。不管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是主动或被动,只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充斥大量的“客观、科学的知识”,对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没有多大帮助。

因此,文学理论教师在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生对课文的讲解在保留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做些语文教育改革的尝试。在完成字、词、句、段教学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要让实习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课文,尤其是在文学篇目的教学中,更应该放手让实习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去悟透作品,把作品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起来,并把实习生理解的视野、文本的视野、作者的视野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对原有课文思想和意义的新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实习生在对中学生讲解课文时,要注意不同学生个体对同一篇课文中心思想或人物形象等理解上的差异,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也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即对学生的课文理解结论进行理性分析,分析哪些理解是允许有差异的,哪些是对课文的“误读”,把造成“误读”的原因(因素)找出来。这样一种教学理念一旦得到持续的贯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会精进不少。即使在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的评价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之前,上述教改措施在局部范围内也是有效的,多少可以抵消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标准”答案的一些消极后果。此外,文学理论教学中文本层次分析理论,对于中学语文教育实习的指导同样不可或缺。文本层次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文学文本,可以把它分为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尽管我们以前语文教学中,对一篇课文的分析也有一个字、词、句、篇的逐步分解过程,但是在意蕴层的分析只是止步于对课文中心大意的概括上,很少再由此把相关的篇目知识点进行贯通性理解。也就是说,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做得不够,因此学生在课文理解时往往很受局限,形不成开放的视野。当前的新课标要求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革命历史文化等进入语文课堂,这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是离不开文学理论的指导和整合。

三、文学理论教学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

自怀化学院提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育人新目标以来,对于《文学概论》教学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师范) 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怀化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也做了积极探索。2010年以来,我们先后申报了“地方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2010-2012)、“地方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导学·探究式课型的研究与实践”(2013-2015)、“大语文视域中的文艺学与中学语文的对接研究”(2014-2018)等课题。其中贯穿着一条教改的主线,就是文学理论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材内容上做出适当的取舍,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革新,对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进行准确把握。在做这些“自上而下”教改的同时,还通过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完成一些“自下而上”的实践实训方面的探索。例如,根据所在学校地处大湘西的地理特点,要求学生围绕大湘西的作家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并申报了相应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2011年以来,由郭景华博士指导的7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中,就有5项与此有关。譬如,2009级的杨茹玲等5名学生联合申报了“湖南乡土文学农民形象变迁研究”,在指导老师组织安排下,学生均能有计划地阅读沈从文、丁玲、周立波、孙健忠、蔡测海、彭家煌、彭学明、向本贵、李怀荪等作家的作品,并根据文学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对以前相关的作家作品评论或研究文章进行再解读、再研究,对湖南乡土作家创作的农民形象进行归纳、分类,写出了较高水平的读书报告,最后形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又如2019年吴霄红等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训项目“大湘西地方艺文志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在老师指导下,对过去大湘西的地方志中有关湘西地方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的诗文收集、整理、归类,然后写成研究报告,旨在为当前的大湘西文化旅游提供一些参考,改变以前大湘西旅游过分依靠自然景观吸引游客的旅游开发路径,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湘西丰厚的历史底蕴做铺垫。因为课题新,研究具有实际应用前景,最后这个项目被省教育厅立项了。我们对大学生研究性项目的指导思想,与2017年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要求是吻合的。《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传统、民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3]51中学语文教师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在对地方文化的研究方面难免力不从心,在开发地方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上做得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地方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师在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地方文化(文学)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人文情怀,对于他们入职后开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传播地方文化,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1/0501/657.html



上一篇:毛泽东和一位中学教师的长期交往
下一篇:解读乡土民俗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