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说较喻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汉语广角·修辞长廊落较嗡《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句在有些人看来不是比喻句,而是比较句。(陈勇娇《这是比喻句吗》,《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5期

汉语广角·修辞长廊落较嗡《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句在有些人看来不是比喻句,而是比较句。(陈勇娇《这是比喻句吗》,《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5期)根据修辞学常识,这是误断。实际上这些句子属于较喻句。较喻是本体与喻体在比喻的基础上进行形象化的比较,来强化主体的某个本质特征。较喻,《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释为:“比喻兼比较,在某一相似点上,本体超过、不及或等于喻体。”(杨春霖、刘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较喻中有“本体超过喻体”与“本体不及喻体”两个重要的类别。前者称“强喻”.后者称“弱喻”。所谓强喻。其特点是本体胜过喻体.形成“A胜B”或“A比B强”的格式。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眷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我看见蝗虫遮天藏日/向农民争夺粮食/而地主比蝗虫更凶/.g-至掠夺去妻女。(邹获帆《乡音》)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情,我们怎能忘记?(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所谓弱喻,其特点是本体不如喻体强,形成“A不及B”的格式。例如:桃花潭水深千足,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我们四Jll还有人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Sit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阿房官赋》中的这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正是一句强喻句。认为这句是比较而不是比喻则肯定了这句话比较方面的运用,却否认它比喻方面的运用。之所以误断,是因为对比喻这一概念本质属性认识模糊。缺乏对较喻这一概念的了解。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仍然要根据比喻的定义来判断。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构成比喻必须且只需具备这样两个条件:比喻的本口王晓亮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构成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明乎此,我们就可把一切非比喻句排除在外,同时也可大胆确定一些确实是比喻但又不同于一般形式的种种特殊的比喻。这样的比喻类型还是有很多的,如博喻、倒喻、反喻、引喻、互喻、饰喻等,而每一种类型的比喻的确定都应该依据定义。较喻是一种“喻中有比”的比喻.有人称之为“比较性的比喻”,其特点是把被比喻物(本体)和比喻物(喻体)放在一起相比,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又突出本体和喻体在程度上的不同,实际上是比喻与比较的兼用。例如“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作者以“罐头”(喻体)和“那时的中国”(本体)的相似点“严密”来形容中国当时黑暗而严密禁锢的现实.从而构成比喻。但不像明喻和暗喻那样,用喻词“像”或“是”来联系本体和喻体.而是用“比……还……”来表示二者在相似点上的差异。以强调严密禁锢程度之深。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比较。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比喻与比较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是同类事物。“比较”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哪里知道临到最后上,却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就是比较,将今年的兆头与去年相比。不同类事物之间不能作比较。较喻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不同事物在形象上再作比较,是对本体与喻体在同一相似性上的量度,结果显示为不及或者超过。如果没有形象上的“喻”,“负栋之柱”与“南亩之农夫”为不同类事物,没有了可比性,就不存在比较。再看较喻与一般比喻使用效果上的差别。可以这么说。明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是平比的关系,而较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差比的关系。使用较喻,是为了突出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它是在比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这样的比喻,可以使本体的性质、情状显得更加鲜明、更为突出,借以达到夸张的目的。较喻句在形式上都可转化为一般比喻句,只要将表比较的“比……还……”换成一般比喻词即可。就如这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改成一般比喻句,则成为“使负栋之柱,多如南亩之农夫”,与原句相较,骤减了几分夸张之气。(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冈中学)(责编达送】学语文2008年第1期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0/1228/530.html



上一篇: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
下一篇:高师文学课与中学语文教学接轨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