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学语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其文学素养。在网络环境下,不同思想的融合和

中学语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其文学素养。在网络环境下,不同思想的融合和冲击使得中学语文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更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性和导向功能,对中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进行规范和引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网络手段将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以及科学知识,最终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标[1]。

1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除了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中学语文的教学一般是围绕语言和文字而展开,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如果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比较沉闷,将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就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多元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首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的训练是中学语文常态化的教学内容,一旦学生对语感产生兴趣并且逐步提升语感,学生就可以在各种语言表达的学习中,迅速掌握有关写作、阅读和交际等方面的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将语句进行整合,进而找出该文章在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关键点。中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将传统文化精髓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在逐步强化和引导的同时,学生也会逐渐形成独立的语感,并提升自身对语言的感知能力[2]。以《将进酒》为例,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整首诗进行研究和分析,尤其是平时的学习节奏应该与当前的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渗透。

其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思维层面能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远,涉及内容非常广博,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强大渗透力量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开阔,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

最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的创造提供更多的丰富的素材。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受到应试的影响,平时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可能并不太多,如果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就能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2 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2.1 利用网络搜集传统文化素材

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时将传统文化的要素融入教学过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学习素材,包括名人轶事、唐诗宋词、文学经典等,都是很好的语文学习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在课堂环节加入一些有关三国历史背景的故事和资料,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将该词的内涵有所把握,同时也能从中获取更多有关三国的知识和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该词有一句“小乔出嫁了”,其实就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结合作者苏轼当时的处境,与词中的意境进行类比,从而可以反衬出苏轼在当时的困难处境下对待世界的态度。尤其是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词中的状态特别吻合,不仅强化了对作品的深度理解,还能够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利用网络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料和信息非常多,以这些信息和资料为基础,能够更好地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并从中体会到情境中所蕴含的境界。具体而言,教师可从网络平台下载相关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并将这些资料通过教学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课件充分展示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一些核心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对于当前所学内容的促进作用。利用网络资料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新颖的教学形式,还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在教学内容找到对传统文化更为全面的理解方式。例如,教师在讲授《木兰辞》时,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影像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在观看花木兰为父从军的片段时,脑海中很快便浮现出当时花木兰身上所体现的果敢和刚毅,不仅让花木兰的整体形象更加鲜活,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以这样的积极情感作为引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坚毅不拔的性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完善个人品质和人格。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0/0929/450.html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误区与对策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