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依托信息技术环境优化语文课程教学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具体的操作:教学中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信息,显示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传递再创造的结果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遵循《基础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具体的操作:教学中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信息,显示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传递再创造的结果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师着眼本学科课程特点必须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具有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生活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相连,学生已经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取各种信息。语文教学如果还是遵循旧法,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爱。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应用、相应的影像设备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同时不能忽视网络中可以利用的学科教学资源。时代的需要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成为必然。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学生与文字的面对面,这种方式涉及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知语意,在文字的提示下完成写作任务,其能力主要表现为阅读—想象—理解—形成见解观点—表达(书面和口头表达)。整个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自身存在的想象力和理解上的困难,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则成为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增强直观性的重要手段。知识展示形式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特点都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彰显重要的意义。

二、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优化语文课程教学

(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增强语文的形象性

1.借助图片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作用于学生,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体系构造和精神构建的过程。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分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介绍。学生在阅读时对专用术语“斗拱”产生好奇:“斗拱”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不明形状自然难知其作用,体会不出我国建筑特点的“细节”精妙。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先出示典型的“斗拱”建筑物图片,然后出示局部特写,让学生看到“斗拱”的具体形状以及其在屋檐或屋顶结构中的具体位置,分析“斗拱”的基本力学原理。抽象的名词被具体形象替代,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2.借助色彩的形象性,牵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同时,同样关注其内心情感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体验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兴奋、喜悦、痛苦、失望等情绪和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巧妙使用色彩提示,可牵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热情。心理学认为,人们习惯上对于用红色代表的“红色”两字,比用其他颜色代表的“红色”两字更敏感,更容易感知颜色和字义的吻合。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往往在课堂时间过半的时候,但此时也是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教师在此时利用丰富的颜色对比和差异较大的线条或文字做出要点总结或结构分析图表,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往往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鲜明的色彩相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其新的兴趣:红色可以唤起浓厚的热情,深蓝色可以引发深邃的思考,紫色可以伴随文本中沉郁的情绪……信息技术为色彩的使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使用色彩唤起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落实。

3.借助声像的形象性,助推学生的阅读理解。声像资料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细节进行捕捉。对于学生来说,将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声像相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有效方法之一。如在《都江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了都江堰实地拍摄的音像资料:江水的翻腾声形具备,“鱼嘴”堤坝的分水作用一目了然,李冰作为太守和水力学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阅读赏析中,教师提供从网络中搜寻到的杜甫草堂的图片,配以示范朗读,杜甫贫困潦倒、生活无着又心系国家民众的形象显得更加具体生动。在信息技术辅助之下,学生捕捉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使阅读教学中准确全面理解内容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1/0623/716.html



上一篇: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求索
下一篇:美育视野下现当代诗歌四美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