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让多媒体技术为中学语文教学添翼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丰富语文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域、营造文本所描绘的情境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当然也不难发现,还有一些

多媒体技术在丰富语文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域、营造文本所描绘的情境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当然也不难发现,还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找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既发挥CAI直观简洁的功能,又关注文本语言文字的丰厚意蕴

CAI直观简洁,对于文章的背景材料,不管是文字图表,还是音画声像,都可以快捷直观地呈现出来;文本研习的要求、课堂讨论的话题、研讨探究的议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展现出来。

但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很多情况下是其他载体所无法表现的。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渗透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就是那句著名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CAI如果盲目介入,就会简单图解意蕴丰厚的文字,一叶障目,以一蔽千。

比如,《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这个“醉”有三层意义,一醉是老夫妻白头偕老;二醉是多子多福,香浓烛旺;三醉三个儿子,大儿已经成人,二儿也很勤劳,其乐融融,小儿活泼天真,老来得子,怎不喜出望外呢?而我们在解读这首词时,大都停留在对“小儿无赖”的理解上,忽略了作者原初对归隐退逸、农家小乐生活的向往。

这里“醉”的韵味,恐怕是很难用多媒体表现出来的,如果硬要图解,也就难免挂一漏万了。

既体现CAI“人机对话”的便捷直观,又凸显师生“人际对话”的情感交流

CAI“人机对话”便捷直观,它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无论是资料包,还是超级链接,都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教学的进程,随时调整、组合、呈现,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研习或课外自习。

但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机对话”不能冷落了“人际对话”;教师不能由“台前”退到“幕后”,不能沦为“放映员”;不能让录音代替师生的声音,图像代替师生的形象,因为课堂是语言品味的月台,思维碰撞的平台,情感交流的舞台,仅有CAI“人机对话”,是很难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审美感受。

再者,师生平等对话,语言真诚、语调亲切、表情温和,课堂和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有利于主动学习,愉快成长。

既保持CAI丰富信息对学生的感官冲击,又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的发展

CAI可以让丰富的信息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巨大的冲击,无论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影像,还是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的声像,都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在情感上的引发强烈的共鸣。

当然,作品中也常常有“留白”。留白是作品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是已写出部分欲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读者通过联想和再创造,体会作者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味道。

如都德《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在课程结束时:“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描写,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从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姿态和语言中体会他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既精确预设CAI流程,又期待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生成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课前设计制作的,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甚至是课堂对话的话题等都有悉心的思考,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对如何按照学习规律、如何根据学习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等做了精确地预设。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汉语言文字有丰厚的意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常常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无法预期的精彩生成。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迸发、瞬间的创造,教师应及时睿智地调控和引导,教学的流程应该随之产生动态的变化,而不必再沿着预设的流程例行公事似的走下去,否则,课堂就无法呈现生命的活力,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一整体感知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体会父子深情;二重点赏析“望父买橘”,品味融入深厚情感的语言。在重点赏析文章第六段“望父买橘”时,有学生提出“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望”,而不是“往”?是智者千虑,还是别具匠心?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1/0328/627.html



上一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农村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索
下一篇: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双刃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