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师职业竞争力之间关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有相当的关联。然而经过毕业实习后的学生多反映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与中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有相当的关联。然而经过毕业实习后的学生多反映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不能有效提升职业竞争力。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认为,高校古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问题源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目标与社会功利化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

高师院校各门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完成将学生培养成合格和优秀的中学教师这一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教学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衡量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标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方面,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显然在于后者。

语文教学的进行有两个层面,基础技能和心灵涵养。后者的意义高于前者。但在应试教育风行的当下,后者却处于缺失或迷惘状态。“人才”二字“人”字当先,中学教育的职责首在育人,“人”树起来了,“才”自然会产生,且保持长期良性循环态势。教师的心灵蕴含显然对学生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这是古代文学重素养而非技能的原因。即使撇开“意义”层面不谈,单从“教学行为”着眼,阅读、写作等基本功不单纯是技巧问题,因为在文字和文学当中已经包涵了文化和精神的内容。心灵浅薄者为文既难以高妙,教学也难以有风格与成效,因为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设计与个性表述往往是高于技巧而存在于素质与涵养方面的。假如技能和功效是教师呈出的一杯水,那么教师的内在乃是流水之源。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着眼,文学课程是特别古代文学课程的要义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目前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所致力的正在于此。

但人文素养是内在的,并不必然表现为课堂教学能力。而大学毕业生一旦走出校门,面对的即是功利化的社会评价标准。在学必有所用、所学尽快转化为效益的人心推动下,社会以效能来评价教学活动,以是否即时产生能效评价教师,这种评价标准对实践经验不足、教学风格未获养成的毕业生来说,实有缺陷,从而也导致了多数大学生对四年来古代文学教学“学非所用”、大学教学不能紧扣职业特点的疑问。

无疑,社会风行的人才评价标准存在表面化和短视之缺陷。技能可以短期内具备,但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人格涵养与精神风貌,则更为重要和根本。就校方来说,他们希望教师一入门就可以作为教学人员使用,把讲课作为评测教师职业素质的最主要手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尽管校方拥有教学经验极为丰富的教师,评课时有时也由于重技能、效能而忽视了长期效应。曾有一个例子,一位教师教学技能(比如多媒体运用)不错,试教中气氛活跃,效果良好,获得一致好评。但进校之后,这位教师并未做出出色的成绩,因为他对于教学的内涵与目标并无深刻理解,也无扎实的专业素质与深厚的人文涵养。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则是双方共同的追逐时尚理念、强调方法、技巧,以学生情绪反应为评价重要依据的错误标准。

总之,高校古代文学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从“源”着眼,重在提升人文素养;中学评价教师标准从“用”着眼,重在教学效能。这是造成脱节问题的根源。解决了这一矛盾,也就解决了脱节问题。但短期内,社会环境难以改变,而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找到合适的社会岗位,高校必须对此种情况作出应对。

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进益,应被提供与技能相结合、向实践转化的契机。高校在规划课程的时候要关注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对传统课程规划作出某些调整。比如实习活动可以提前开展,以使学生提早进入职业角色感知,使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许多有益指导及时发挥功效;教材教法课程开设时间与方式可以更灵活:如分阶段开设、突出学生实践、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师或中学教师联手打造授课活动;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对未来职业进行思考与规划,及早了解与适应社会;利用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加强学生技能实践;在评估学生成就时,将学术素质与职业素质同作为评价标准,等等。总之,择业是现实问题,谁也无法回避,而校方首先要作整体筹划,并从细节落实。

古代文学教学也必须面对社会,重新思考课程定位,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要坚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并把它落在实处。

无论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还是中国中学教育现状来说,大学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时机。古代文学课程所负载的巨大传统文化信息量及丰富而灿烂的人文精神,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尤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技能已退居其次,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涵养、文明的传承、美感的深化、辨别及思考的能力,这些成为教育的核心。古代文学课程应当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以弘道为己任,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贯注在对文学思潮、篇章、意象等具象的演绎中,让学生真正地透过古代文学作家作品来体认“人”—— 了悟生命,深入“文”——理解艺术,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人格涵养与审美能力。以此种方式培育出来的语文教师,才可能有效开启下一代的灵智之门。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0/1103/487.html



上一篇:在任务群教学中培育民族审美情趣<sup>*</sup>
下一篇:遮蔽与还原:教科书里的鲁迅作品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