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创新实践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内容,具体可以细化为人文底蕴、语言文字、文学审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内容,具体可以细化为人文底蕴、语言文字、文学审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丰富引导手段,创新训练设计,实施多元评价,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感知品质,升华学生的阅读认知,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众多,需要教师做出科学筛选。教师讲述文本内容,陈述相关故事,设置悬疑问题,发动学习讨论,展开实践活动,引入游戏竞赛,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信息,都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布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共识。例如,在教学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都能情不自禁地跟唱。为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继续为学生展示关于母爱的名言,以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当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思考问题。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展开学习,自发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和名言内容,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中。多媒体信息具有较强的感官冲击力,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当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时,学习感知呈现高效性。

二、丰富引导手段,提升学生的感知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出科学配置,以提升教学引导的针对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学习习惯等情况进行调研,为教法应用创设良好条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需要结合多种制约因素展开取舍操作。个性诵读、课堂演绎、脚本创编、课堂辩论、实践操作、实地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语文学习方式和手段,教师要针对学生感知基础展开设计。《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是感染力的源泉。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展开个性诵读。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知,教师率先展开诵读,学生随后进行仿读。为提升诵读气氛,教师还专门为学生配上了背景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展开诵读学习,丰富了其学习认知。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与学生形成全面互动。教师为学生设计诵读训练任务,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利用多次反复诵读,达到充分理解文本内涵的目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对诵读效果的直观解读。

三、创新训练设计,升华学生的阅读认知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思”,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有融合意识,“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听说”结合,都可以形成崭新的训练视角。学生对新鲜训练形式有特殊兴趣,如果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科学,自然能激发学生积极训练的热情,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显著。《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为学生布置了实地观察任务:在我们校园花园里,有很多假山、池沼,其设计与苏州园林有很多契合性,我们实地去观察,然后再在课堂上利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所见所闻。学生听说要进入实地观察,都显得特别兴奋。教师在学生观察时,给出了具体要求和提示:花园布局体现整体性,各种景物设计也体现了自己的个体性,注意展开细致观察,找到特殊的景色并重点描绘。在具体介绍时,还要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并做好笔记。课堂展示阶段,学生踊跃发言,纷纷展示了个性化观察结果。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积极评价,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四、实施多元评价,助力学生的素养养成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动力,形成教学正能量。新课改倡导鼓励评价,很多教师便一味对学生说“好话”,但这些鼓励评价形式太过单一,语言设计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其促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对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进行专业化设计,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自行设计悬疑问题,并将问题提交到班级,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评价,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说:“愚公的挖山精神固然可贵,但其做法未免有些愚钝,为什么学习时只关注其精神方向呢?”教师给出评价:“愚公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了迎难而上,这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你关注到了愚公的做法是否合理,这说明你的思维很发散,学习关注力值得点赞。”学生听到教师这样肯定的评价,会增加学习的促进力。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质疑、释疑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快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给出专业评价,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网址: http://www.zxywjxckzz.cn/qikandaodu/2020/0925/438.html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协同教学探究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投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版面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文发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